当前位置: 首页 > 哲理散文诗 > 正文

揽月入怀

来源: 南部文学汇 时间:2021-07-08

在文人眼中,高悬夜空的月亮是什么?

有关月亮的名篇佳作繁多,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。不是吗?随意采撷几颗,便值得认真玩味感悟和静心体验。

月是童趣天真。幼年李白心中,月亮留下的印痕是什么?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”好一个奇妙的比喻,好一个天真烂漫的遐想。

月是自然的礼赞。白居易在秋风中临江而立,动情吟唱“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可怜九月初三月,露似珍珠月似弓。”浅显的语言,勾画出色泽艳丽的自然画卷,让人思绪飞升。

月是相思情,相思苦。诗仙李白诗云: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“举首”“低头”的一瞬间,远在天涯的游子,被上天的月光所笼罩,淡淡的离愁别绪油然而生。杜甫说: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那么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,望月思人,也便在情理当中了。身在军旅边塞的李益,挥手间,一幅画面跃然纸上:“回乐峰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。”大漠如雪,月色如霜,边地的萧瑟清寒之意,征人闻听芦管之声,怎不触动思乡之情?王建在月夜,触景生情,一声长叹:“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?”王安石则低吟一声: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?”江南岸绿,又是一年。何时踏着月光回家?这是一种心灵的期盼。

月是美好祝愿。高居庙堂,享受荣华富贵的张九龄吟唱道: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。月夜清凉,人间美景,遥望月亮,不尽畅想。惟愿共同拥有美好时光。被贬黄州,身处逆境的苏轼更是发出千古绝唱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这是一种遥远的怀念,美好的祈祷祝愿。

月是优美意境。“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。”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纵然长叹一声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,内心还是涌动一种莫名的寂寥空灵。王维在月下长吟一声:“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”是多么恬淡闲适。

每当读到和月亮有关的诗文,自己都会被那优美的语言和悠远的意境深深感染。然而,在很多时候,心中却总有一种淡淡的怅惘和迷茫。原因很简单,我总感觉美好的月亮——文人墨客眼中的月亮,心中的月亮,诗文中的月亮距离我们是越来越远了。

日落黄昏,静夜走来。月亮悄悄探出头来,向着西边天际,慢慢爬行,升起来。清凉而温柔亮光,如同鳞片,如同白玉,如同波光,闪烁着,摇曳着,晃动者……

记忆中的童年时光中,月亮是属于我的,是属于我和乡村中小伙伴的。麦场上的麦秸堆,一座座宝塔一样,沐浴在柔和的月光下,和欢快自由的笑声糅合掺杂在一起。嬉闹跑疯的身影,在尽情拉长,好像烂漫的花朵遍地绽放。很惬意的事情,就是爬上麦秸堆的顶端,遥望皎洁的月亮,想象着那和麦子一样的色彩,到底哪一个更好看,哪一个更为灿烂明亮。

没过多少年,麦场悄然消失了。我的月亮却依然升起又落下。只不过,自己要想和天空中的月亮亲密接触,就需要沿着楼梯,攀爬上家中的平房的屋顶。脚下,是没有收起来的晾晒的豆子、玉米,金灿灿的一大片,和天空的月亮遥相呼应,天上和地上,在我的幻觉中,是那样的接近啊,仿佛一伸手,就可以触摸到挂在树梢的金黄的月亮。空中的清新气息,侵润了一切,月色朦胧,夜深人静,头枕一袭月色恍然入梦啊……

渐渐长大了,走出了小村庄,走进了钢筋水泥构建的城市。每一天,在茫茫的人海中奔波着——生活机械而单调的重复着,如同陀螺在旋转着。闲暇的时光也有,但多数不属于自己。在茶楼,可以陪着别人饮茶,聊天,这是一种闲情逸致吗?不是。缺乏一种温情的氛围,敞开心扉的交流。每当此时,我就有这样的想法:在一个月夜,摆个小小的茶几,举杯邀明月,自斟自饮,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?感性的认识和向往,总是无法逾越理性思考的障碍和现实的存在。我们在进步的同时,自然生态坏境却在恶化,深陷城市的堡垒,高楼林立,尘埃漫天,雾气阴霾,噪音四起,阻断了视线,屏蔽了月光。到哪里去寻找心中的月亮呢?

哎,文人的身影早已经模糊——他们是多么幸运和幸福,能够揽着纯净的明月入怀恍然入梦,小时候的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生命历程。而现在呢,恐怕只有在翻阅唐诗宋词的时候,任凭自己的思绪漫无边际的扩散飞扬,去触摸那一轮充满诗情画意的月亮,去尽情想象月缺月圆的变化,月光闪烁的夜晚,花开花落的良辰美景……

广州癫痫病医院
武汉市癫痫在哪看好
哈尔滨癫痫病医院哪里好

热门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