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哲理散文 > 正文

山腰间的水井

来源: 南部文学汇 时间:2021-06-24

山腰间的水井

村子里总共住着四十六户人家,村中的一条小巷七扭八拐地直通村西的山上。山腰间凸出的石岩,好像山体间张开巨型的血盆大口一般,这张大口里含着一口长约三米,宽二米,深四米的水井。真不知村中的人用了多久的日子,费了多少的铁鏨和力气,才在这张口下唇上凿成的这口水井。

水井里的水一直都很充沛,有深深浅浅两行脚窝均匀的在石井壁上延伸到井底。靠水井的一边生长着蕨草,一片青苔,尽显着岁月的沧桑。靠山捱处生长着几棵一抱粗的洋槐树,也许是水资源很丰富的缘由,使它们的枝叶非常茂盛。伸出的树枝与石岩衔接,仿佛是给水井搭上的凉棚。井口上的石岩壁上,自然形成了许多大而舒卷的云纹,就像玉璧一样高高的悬在井口上。井口的边沿经年踩踏的光光滑滑。石岩狭仄的很深处有一股清亮的水,似如从喉管里流出来的一般,反射着莹莹的水光。

我们全村的人们,吃得就是这口水井里的水。井里的水清冽甘甜,熬出的糁子粥、煮出的稀饭黏稠而甜香。冬春两季,人们到水井去担水,远远的就会看见井口被一团浓浓的水雾罩着,但走近一看,井口上悠悠地在冒着气,仿佛加热了一般,但舀得喝上一口生水,却冰得人牙疼。而夏秋两季,人们则看不到有水雾的笼罩,水质却是凉飕飕、甜津津的,清清爽爽,口感极好。

每天早上,是村里人担水的高峰时段。天一放亮,村巷就会响起“吱吱咕咕”的声音,担水的人来来往往,络绎不绝。水井边,大家先来后到,相互礼让,秩序井然。每到夏秋两季,井边总是有洗菜洗衣裳的婆姨女子,她们一边洗着菜或者衣裳,一边嘻嘻哈哈地说笑打趣,也有三三两两来担水的汉子,他们打好了水却不走,圪蹴在一旁或者是坐在扁担上,与洗菜洗衣裳的婆姨女子啦家常,扯闲篇。

大家天天来水井担水,见了面就亲亲热热地闲聊,关系越拉越近乎,日子久了,就像一家人一样。

三、四百口子人共饮一口井的水,大家成了真正的近邻,平日里谁家有什么事或者是修建窑洞挖地基筑围墙,根本不用打招呼,吃这口井水的人会自动前来帮忙。乡亲、乡情,一口水井,牢牢地维系着邻里之间的感情。

至于这口水井有多久的年月,我问爷爷,爷爷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,他也说不清楚,只是听我爷爷的爷爷说,以前在我们村中就有一口水井,人们吃水根本不用到村西的半山腰去担水吃,而那时村西的半山腰里根本就没有水井,只是后来村里不晓得哪个婆姨在村中的水井里洗了一次带血的衣裳,村中那口水井就断流而干枯了。没了水吃的人们就到处找水,才在村西的半山腰里找到了水,便凿出了如今的这口水井。自有了这口水井,人们洗衣洗菜,就把水舀出来在一边洗,再也没有人把脏东西放进井水里洗了,水井里的水才直到尔格(现在)还是清清亮亮的。

虽然,爷爷也说不上来这口水井有多久了,但我猜想,也许比爷爷说的更久,我们的先祖就在这半山腰的石岩下掘井、担水吃了,那么,吃水不忘挖井人,我每次来到这里,就会想起为我们掘井的先人。乡亲们对这口水井爱护有加,一次次地修护水井周围的平台边沿,淘洗水井内部,使水井里的水经常处于清澈见底的状态。村里人为了不至于树叶等杂物落入井中,还特意在井口上修制了水泥盖板,只留有一个能够放进水桶的口子,而且还制作了木盖,每次担完水,人们都会自觉地盖好井盖,不让脏东西落入井中。

每年除夕,村里人早早的担毕水,就封了井。记得那年的除夕后晌,爷爷带领着我们几个岁脑娃娃,端着盛满糖果和年饭的红漆木盘,提着酒瓶,来到半山腰的水井边。爷爷郑重地将井神爷的画像贴在井口上的石壁上,两旁又贴了付对联,随后,便将装满祭品木盘稳稳当当地放在井盖上。

爷爷一脸正经和严肃地对我们说:“不管到盛时候,都要像保护眼睛一样的保护这口井,不能随便向井里扔东西,担水时不能争不能抢着担,要按规矩来,先到先担,后到后担,更不要在井边随意吐唾沫,拉屎拉尿。”

正月初二清晨,开井,村子里的人们便纷纷到村西半山腰担开了水。凡担水的人,都会从水桶里舀出一瓢刚打出来的清凉的井水洗脸、洗眼,那一瞬间,只觉一股刺入骨髓的冰凉直渗入全身,但待冰凉过后,就会觉得心明眼亮。

这口水井,上百年、乃至上千年养育着一茬又一茬的我们。仿佛它就像是大地的眼睛,时时刻刻都在深情地注视着我们。它如同慈祥的母亲,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,毫无怨言。她对自己的儿女们,总是那么的无私、慷慨、大方、宽厚、仁慈,却没有一丁点的索取,只有永无止境的奉献。这口水井,就是上苍赐予我们一代代人无比巨大的恩泽,是大地母亲至高无上的爱。这口水井、如似家园,滋养着我们一代代人的生命,哺育着我们一代代人的成长,也给予了我们一代代人的淳朴和善良,更给予了我们一代代人真诚守望的力量和不断进取的信心。

北京癫痫医院哪些好
四川癫痫病
北京癫痫病医院哪家比较专业

热门栏目